用 R 创建网页服务器

谢益辉 2018-09-27

在我写过的相对轻量级的 R 包当中,我最想展开说但又一直没空说的包是 servr 包。这个包我自认为写得还算比较轻巧,代码抽象程度适中。昨天有人发邮件问我如何才能看懂这个包,我一时有些语塞,因为要彻底看懂它需要一些服务器方面的背景知识,比如我们常见的 404 页面中,404 究竟是什么意思。另一个基础知识是 httpuv 包,这也是一个很好玩并且很有用的基础包,它的诞生最初是为了给 shiny 包服务的。说到这里,不免又要吐槽一番 R 核心团队那种办事总是缺最后临门一脚的风格,因为用 R 创建一个服务器在基础 R 包里早就实现了,只可惜他们没把这个接口开放出来,最终这么好玩的东西就只是为了单单一个 help.start() 函数使用,也就是打开网页版的 R 帮助文档,简直是暴殄天物1。敝厂的首席技术官当年因为做 shiny 需要一个支持 WebSocket 和服务器功能的 R 包,刚开始他尝试了别人写的一个包,后来基本重写了一遍。当年 httpuv 和 shiny 的诞生是我头一次觉得有真本事的程序猿来蹚 R 的浑水了,改变了 R 是“统计学家为统计学家开发的软件”(by statistician, for statistician)的命运,即:终于有专业码农来为统计学家开发软件了。在这之前,你可以看看那些所谓的基于 R 的服务器产品都是何等的灰头土脸。当然,其中不乏聪明人,可惜伊太聪明(help.start() 的服务器就是他写的),不知道普通用户需要什么。这背景故事有点长,下面回正题。

我仍然没空把 servr 包的源代码解释一遍,但可以先给一个极简的例子。看懂了这个例子之后可以再看 servr 包中的 httd() 函数,它是创建一个本地服务器读取本地静态文件;看懂它之后再看 dynamic_site() 函数,它是在静态服务器的基础上增加了 WebSocket 功能,有动态监听功能,让 R 和网页之间能有通讯。由于时间关系,我只解释一下极简例子。

创建一个网页服务器需要主机 IP、端口信息,然后要让 R 知道接收到网页端的请求之后该如何回应。这里的端口必须是系统中尚未被占用的端口,在 servr 包中我有一个函数 random_port() 来测出一个可用端口;下面的例子中我假设端口 9102 可用(如果碰巧不可用,请换别的端口):

httpuv::startServer('127.0.0.1', 9102, list(call = function(req) {
  list(
    status = 200L,
    headers = list('Content-Type' = 'text/plain'),
    body = paste(list.files(), collapse = '\n')
  )
}))

这样我们就创建了一个服务器,它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是把当前工作目录下的文件名列举出来。现在如果我们打开这个网址,就会看见一个文件名列表:

browseURL('http://127.0.0.1:9102')

用 R 创建一个初级服务器就是这么简单。如果要深入了解服务器,那么就得知道更多细节了,最重要的有两个概念:请求和返回值。请求是上面的 req 对象,它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,比如你可以根据请求的文件路径(req$PATH_INFO)给用户返回相应的页面信息。注意上面的例子里完全忽略了请求,所以不管你是打开 127.0.0.1:9102 还是 127.0.0.1:9102/foo/bar.html,返回的结果都完全一样。返回值则是那个处理完请求之后返回的三元素列表 list(status = 状态码, headers = 头信息, body = 正文页面),浏览器收到这些信息之后会相应处理生成网页给用户看。学习服务器基本原理的最好搭档工具就是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(Developer Tools),这一点我在 blogdown 书中的附录 B 里略有提及(这里主要要看开发者工具的 Network 一栏)。

纯静态服务器搞清楚之后就可以玩 WebSocket 实现 R 与网页之间的通讯了。R 这边的服务器形如:

httpuv::startServer('127.0.0.1', 9102, list(
  call = function(req) {
  
  },
  onWSOpen = function(ws) {
    ws$send(rnorm(1))  # 朝网页那边发送一个随机数
  })
}))

网页端用 JavaScript 监听 R 那边发来的消息,也可以根据发来的消息再发回去一个响应,让 R 执行特定操作。这个过程在 servr 包的 ws-reload.js 文件中有所体现。

虽然这玩意儿是如此之好玩,但估计多数 R 码农都不会走到这个偏僻的角落里来。我常常想要是更多人知道这个秘密花园的话,会不会诞生更多类似 shiny 的重量级应用?基础设施都在那儿了,剩下的就看你的想象力和执行力了。迄今为止,除了 plumberfiery,貌似我还没看到别的有一定牛力的作品。回到最初的跑题吐槽上,要是那位 R 核心团队成员当初能把服务器接口公开出来而不是一直紧紧捂在 help.start() 的口袋里,也许 shiny 还会提前好几年诞生。所以,我们得再好好想想,究竟嘛叫开源嘛叫开源呢?


  1. 又比如,tools::md5sum() 底层都写好了 C 代码,却偏偏把计算 MD5 码的功能限制在文件上;要是我能传给你一个字符串或原始码、请你跳过读文件这一步,那该多好,因为读写文件总是相对慢的操作。 ↩︎